這回到紐約終於看了 Mary Poppins,一齣由迪士尼同名經典老片(中譯:歡樂滿人間)改編的百老匯音樂劇。
這是迪士尼繼「獅子王」、「美女與野獸」之後推出的第三齣由電影改編的音樂劇(年底還會推出「小美人魚」),這齣戲於2004年在英國先登場,2006年10月起在美國紐約曼哈頓四十二街的 新阿姆斯特丹戲院(New Amsterdam Theatre)演出。
故事主角Mary Poppins (瑪麗‧波平絲)是個擁有神奇魔法的保姆。小時候就看過這部片的錄影帶,事隔這麼久印象卻還很深刻,許多電影裡的場景都還歷歷在目,大部分片中的歌也能琅琅上口。電影版在1965年得到五座奧斯卡獎(13項提名),我覺得劇場版的水準比電影版有過之而無不及,演員、音樂、舞台設計都不同凡響。
那這跟魔術有什麼關係呢?
會這麼問,你一定不知道這齣音樂劇的Illusion Designer 是誰。誰呀?不說你不知道,說出來嚇你一跳,就是大名鼎鼎的吉姆‧史岱邁爾(Jim Steinmeyer),幻術「消失的自由女神像」的原創者是也。在史岱邁爾的加持下,看這齣音樂劇就像進行一場魔幻之旅,神奇的事不斷發生,整整兩小時四十分鐘毫無冷場。推薦給每個有機會到紐約的大小朋友。(記得早點訂票,這齣戲因為老少咸宜所以很熱門,當天排隊的折扣票亭是幾乎不可能有的)。
早在2005年二月,MAGIC 雜誌裡 諾伊爾‧布理坦(Noel Britten)就專文介紹過這齣音樂劇。以下就是這篇文章的翻譯。除了這篇包這齣音樂劇一般性介紹的文章外,對舞台幻術創作有興趣的讀者還可以去找 2005年三月的Genii 雜誌。當期 Genii 雜誌以「A Spoonful of Magic」為題專訪史岱邁爾,他聊到了許多在為這齣戲創作幻術效果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有意思的事。
Mary Poppins
副標:The Show's The Magic (這場秀本身就是魔術)
作者:諾伊爾‧布理坦(Noel Britten)
選錄自:MAGIC雜誌 (2005年二月)
翻譯:Ang Lee
(劇照圖片取自 Extraordinary Things 網站)
多年以來,在一齣音樂劇首演當晚,製作人們都會駐足在劇院的大廳,聽聽看觀眾們離開劇場時是否會一邊哼著劇中音樂的曲調 (humming the tune),藉以判斷一齣戲吸引人的潛力。如今這樣的試驗越來越廣為人知,一齣爛戲甚至會被批評為:「當人們離開時他們都喃著舞台佈景(humming the scenery,譯注:談論佈景而非劇情可見劇情糟糕)」。但在這幾年,這些舊時代的製作人可能會感到很震驚,因為現在人們不但會哼歌,他們甚至會唱劇中的每一首歌,而且,不僅是在離開的時候,這樣的情況甚至發生在人們走進戲院的時候。
這樣的現象源自於近來的一個趨勢,那就是把觀眾喜愛的經典電影重新製作後搬上舞台,並將 以特定表演者或團體為中心的音樂 製作成新的音樂劇。這樣的潮流其中一個主要的推手是迪士尼公司(Disney Corporation),他們推出了「獅子王 The Lion King」和「美女與野獸 Beauty and the Beast」。而「Mary Poppins 歡樂滿人間」是最新加入這個行列的一員,看起來它應該會和其他的音樂劇一樣廣受喜愛和成功。
Mary Poppins 音樂劇的世界首演是在布里斯托競技場(Bristol Hippodrome),演出六個禮拜外倫敦檔期,之後才移師倫敦的愛德華王子戲院(Prince Edward Theater)以配合電影發行四十週年的紀念活動 。
雖然 Mary Poppins 最初是一系列的故事書,但當然,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1964年的電影。故事的場景是在上一世紀初的倫敦,主要的人物是班克一家人(the Bank family)。班克家庭的一家之主是嚴肅、沒有感情的喬治‧班克(George Bank)(由大衛‧湯林森(David Tomlinson)擔綱),他不把太太和小孩當作他生命中值得珍惜或享受的一部份。在用了很多的保姆後,沒有一位長久留下來的。瑪麗‧波平絲(Mary Poppins)(由茱麗‧安德魯絲(Julie Andrews)飾演,她並以此角色獲得奧斯卡獎)被一陣東風帶來,受雇照料兩個小孩 - 珍(Jane)和麥可(Michael)。她的出現以及一連串令兩個小朋友著迷的魔幻旅程為這個家注入新的活力,最初喬治‧班克對此非常反感。但漸漸的,他生命中事物的重要順序被重新檢視,瑪麗的一個好朋友 - 伯特(Bert),幫助他了解他所犯的錯。就在家庭關係重建並開花結果的時候,瑪麗又乘著西風而去,去幫助其他有困難的家庭。
(Bert)
以上的故事軸線忠實的反映了電影的劇情,但沒有呈現出電影中深深烙印在觀眾腦海中的幾幅影像。Marry Poppins 撐著雨傘就著風來又去、伯特和她與企鵝一起跳舞、服裝在彈指間變化、到房間去時,瑪麗坐在樓梯扶手上滑昇上去。以及,不幸的,還有美國演員嘗試過的最糟糕的倫敦東區口音(Cockney accent)。
故事主人翁擁有各種神奇的力量加上故事中大量出現的魔幻時刻,因此,製作舞台劇的版本時絕對需要一個魔術顧問。出線的是吉姆‧史岱邁爾(Jim Steimeyer),迪士尼的團隊早就知道這號人物,他是迪士尼主題樂園的夢想工程師(Imagineer)之一,也是音樂劇「美女與野獸」結尾驚人的漂浮和變形的創作者。
對這樣的工作者,我不確定以下哪一樣會是更艱鉅的:是一個完全未知、你完全沒有概念製作人們會要求你創作出什麼的、或至少人們心中沒有成見的嶄新創作;還是像這樣,廣為人知、有著鮮明影像、只要稍有一點不足都無法讓製作人接受的經典作品。
但迪士尼想要的會是電影的忠實翻版嗎。舞台版的「美女與野獸」和電影非常接近,但「獅子王」則完全打破了電影中的視覺設計,只留下了故事情節和音樂。而事實上,音樂劇 Mary Poppins 介於兩者之間。
真正令人難忘的薛曼兄弟(Richard and Robert Sherman)創作的歌曲,像是「Jolly Holiday(快樂的假日)」、 「A Spoonful of Sugar(一湯匙的糖)」以及讓薛曼兄弟獲得1964年奧斯卡最佳歌曲獎的「Chim-Chim-Cheree(煙囪之歌)」都被保留,並加入不少由得到奧麗維爾獎(Olivier award)的作曲家喬治‧史戴勒斯(Geoge Stiles)和安東尼‧祖伊(Anthony Drewe)新創作的音樂和歌詞。
( A spoonful of Sugar)
製作人卡麥隆‧麥金塔(Cameron Mackintosh)說過,製作這齣音樂劇唯一的辦法是結合P.L.Travers 原著故事中的關鍵成份與電影中的經典歌曲。因此,有些新的元素被加進了故事裡頭,譬如說下半場「壞」保姆到來的場景。還有一些地方被更動了,在音樂劇中「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發生在一間商店裡而不像在電影裡發生在賽馬場。還有些被刪去 - 好吧,至少沒有糟糕的倫敦東區口音了。整場秀的感覺不像電影那樣甜膩。確實如此,一場玩具們活起來的戲不是玩具兵們動一動而已,而是更陰鬱的。殘破的玩具,包括一隻一隻手臂被扯斷了的泰迪熊爬出衣櫥和床底下。我確定這會是出乎很多父母親意料之外的。
因為不需要像複寫紙一樣照抄電影,因此在重現特效方面來說,吉姆被賦予了較多的自由。當 Mary 走進小孩的房間,看看周遭並說:「你們把房間收得乾淨又整齊,」時,我無法不去想像有多少技術上的困難因此得以免去。(譯注:在電影中 Mary 走進的是一個髒亂的房間,她用魔法跟兩個小孩一起把它收拾好。)為了重現電影場景中亂七八糟的房間在彈指間神奇的變整潔,絕對會是鋼絲、鋼索和捲線器設計上的夢魘。然而,在演出後面的部份有一場類似的回復原狀的場景,在史岱邁爾設計下,這樣的特效被用在一個廚房的佈景上,所以他在創作上也不全都是自由發揮。
電影中跳入粉筆畫的部份由一大束花被從舞台上的一幅畫中拿出來取代。而這大致上就是整場演出中魔法效果的調調,在沒有一一重建每個相對映細節的情況下,電影的氣氛還是被保留住了。
(Jane, Michael and Mary Poppins)
如吉姆所言:「像這樣一場秀的好處是,觀眾都已經進入了一個魔幻的世界,他們都能接受 Mary Poppins 的魔法。當特效對了,特效可以彌補魔術感覺不足的地方,並使之達到預期。當 Mary 打開她的包包把東西拿出來整理,你就知道她已經來了,你會知道她滿足了觀眾的期待。不同於魔術秀,在此戲法變成安慰而不是挑戰。
「魔幻的事在發生」這樣的感覺一直都存在,儘管有些經典的招牌景象不見了。在擁有相當豐富的視覺效果的場景,有很多地方確實很容易被忽略。表演結束後,當我向吉姆提到 Mary 坐在樓梯扶手上滑上去的經典畫面在劇中沒有出現的時候,原來她在劇中確實有這麼做,只是我忽略了;我的注意力被同時間壞保姆關進籠子裡送入地獄的部份吸引過去。(我說過音樂劇的版本比電影版更陰鬱一點。)
然而,就觀眾的反應來說,最好的反應來自 Mary Poppins 要安頓下來時,連續從她的包包中拿出好幾樣巨大的物品的一幕。當 Mary 從擺在沒有鋪桌布的桌子上的包包中拿出一個巨大的盆栽時,坐在我前排的小女孩用很大的音量說:「這是不可能的」。你可以想想看,若是你受雇為這樣的劇作提供幻術的話,你會怎麼解決從手提包中拿出一張單人床這樣的難題?而你的解決方法會不會像史岱邁爾先生絕妙的解決方法一樣得到觀眾自發性的掌聲呢?
劇中一系列飛行的場景是由班‧黑尼斯(Ben Haynes)提供的,他是 Flying by Foy (一家專精於劇場飛行的公司)的前任員工。而我還不能決定他們讓我滿意了沒有。這樣的感覺讓我回到二十年前,我看了兩次齊格飛和洛伊(Siegfried & Roy)在拉斯維加斯的疆界(Frontier)飯店表演的「超越想像(Beyond Belief)」節目。在第一場秀時,我坐在絕佳的位置,整個劇院後方中間的位置。從我坐的地方看,在鏡球上的老虎看起來非常完美。看起來真的像是浮在半空中。而第二次我坐在前排最右邊,在舞台延伸出來的走道旁,從那裡看,什麼東西都看得一清二楚 - 支撐臂和操控員。事實上,就像是幾乎沒有企圖要掩飾一樣。有些在我身旁、同樣也看得到每樣東西的人們是其中一些最先帶頭起立喝采的人。從我們所坐的地方的角度看,看起來不像是被揭穿了的漂浮。那看來就只是一幅很棒的影像 - 洛伊跨騎著一隻老虎在一個大鏡球上被舉起來移到舞台上。
(Step In Time)
在 Mary Poppins 的系列的飛行場景 - 共有三個 - 只有第一個是比較唬人的,另外兩個都明顯的使用了鋼絲。同樣可見到鋼絲的還有「Step In Time」- 伯特從舞台側邊,一邊跳踢躂舞,一邊走上天花板,接著倒立在天花板上跳踢躂舞,之後在沿著舞台的另一個側邊走下來。我的意思是說如果瑪麗飛的時候看起來少一點輔助的話就會很棒,整場秀要一直維持存疑的態度是很容易的,但我覺得觀眾之中沒有人對漂浮的效果感到失望。這些都是很棒的影像,只是我在看過現代物體漂浮能達到的不可思議的程度的後,我覺得像這樣的技術若能用在這裡會有畫龍點睛的功效。比如說最後的浮空,若能結合挽具和表演者及雨傘,會使一個特效變成劇院裡神奇的時刻。
因此或許我們應該要大大稱讚演出 Mary 的蘿拉‧米榭兒‧凱莉(Laura Michelle Kelly)。她所呈現出來的魔幻的感覺,讓可見的鋼絲看起來幾乎就只是為防止意外發生的安全索而非支撐物本身。她詮釋這個角色的表現是很出色的,這也讓吉姆的工作容易一些:「蘿拉,除了演出令人驚艷的 Mary Poppins 一角外,她喜歡在使用道具下工作並且不會對任何她必須操作道具和機關感到恐懼。演員們通常會盡量避免道具的使用,但幸運的,蘿拉和演出伯特一角的蓋文‧李 (Gavin Lee)在這些特效的操控上都很精準而富有技巧」。
但其實對這樣一齣極好的音樂劇來說,批評漂浮的部份實在是吹毛求疵。正如我們可以預期迪士尼製作的作品的水準,導演 (Richard Eyre)、燈光 (Howard Harrison)、編舞 (Matthew Bourne)和設計(Bob Crowley)讓人沒有什麼可挑剔的了。史岱邁爾說,就魔術方面而言,這場秀最大的挑戰是要讓它看起來恰到好處,必須慎選效果和道具使之不僅融入故事的情節,並且也融入場景和舞台設計中。他克服了這項挑戰,而諷刺的是,他對整場秀的貢獻之處在於它看不見的部份。幻術要不是全然地融入在場景中,就是在單獨出現時看起來完全地自然。終於,我們看到一個娃娃屋(Doll's House)的幻術看起來真的像個娃娃屋了。
在看過那麼多整場都是魔術表演的秀(magic is the whole show)後,看到像這樣整場秀本身就是個魔術(whole show is the magic)的表演真的很令人感到喜悅。
本文作者 - 諾伊爾‧布理坦( Noel Britten )每年花六個月時間站著 (www.noelbritten.co.uk) 和花另外六個月的時間到處走動 (www.bizarrebath.co.uk)。
--
相關資訊:
Mary Poppins 音樂劇官方網站 (美)、(英)
維基百科 Marry Poppins
神奇一刻 網站
Extraordinary Things 網站
歡迎轉載文章連結,但請勿直接轉貼內文,謝謝合作。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Mary Poppins 歡樂滿人間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歡迎轉載文章連結,但請勿直接轉貼內文,謝謝合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